Tips:本文最近1个月没有更新,如果内容错误、缺失的话,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(๑•̀ㅂ•́)و✧--0
【禹】是《山海经》中出现的人神,读音为yǔ,在《大荒北经》和《海内经》中均有记载。禹是治水英雄,精于治水、平定洪灾,具有神话色彩的伟大人物。
山海图鉴
原文出处
出处 | 原文 | 译文 |
---|---|---|
《山海经:大荒北经》 | “有毛民之国,依姓,食黍,使四鸟。禹生均国,均国生役采,役采生修鞛,修鞛杀绰人。帝念之,潜为之国,是此毛民。” | “有一个毛民的国家,他们以姓氏为依托,吃黍米,驯养四种鸟。禹生于均国,均国生出役采,役采又生出修鞛,修鞛杀了绰人。帝对此有所思索,暗中为他们建立了国家,这就是这个毛民。” |
《山海经:大荒北经》 | “共工臣名曰相繇,九首蛇身,自环,食于九土。其所歍所尼,即为源泽,不辛乃苦,百兽莫能处。禹湮洪水,杀相繇,其血腥臭,不可生谷;其地多水,不可居也。禹湮之,三仞三沮,乃以为池,群帝是因以为台。在昆仑之北。” | “共工的臣子名叫相繇,他有九个头和蛇的身体,能够自我环绕,生活在九土之中。他所唧唧和呜呜的声响,就是源泽,那里环境艰苦,百兽无法生存。禹淹没洪水,杀死了相繇,他的血腥气刺鼻,不适宜种植;那片土地水多,不适合居住。禹将这片土地淹没,形成了三仞三沮,后来就将其变成了池塘,群帝因此在这里建立了台座。这发生在昆仑山的北边。” |
《山海经:海内经》 | “帝俊生三身,三身生义均,义均是始为巧倕,是始作下民百巧。后稷是播百谷。稷之孙曰叔均,是始作牛耕。大比赤阴,是始为国。禹、鲧是始布土,均定九州。” | “帝俊生下了三个身影,这三个身影又生出了义均,义均是最早的能工巧匠,是最早为下民制作各种工具的人。后稷则是最早播种百谷的;稷的孙子叫叔均,是最早进行牛耕的人。大比赤阴,是建立国家的开始。禹和鲧则是最早进行土地分布的,稳定了九州。” |
《山海经:海内经》 | “洪水滔天。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,不待帝命。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。鲧复生禹。帝乃命禹卒布土,以定九州。” | “洪水泛滥成灾。鲧窃取了帝的息壤来堵住洪水,没有征得帝的命令。帝命祝融在羽郊杀掉鲧。鲧复生了禹。于是帝下令禹去分布土地,以稳定九州。” |
评论({{ count }})条
{{ item.user_detail["nick_name"] }}
{{ item.user_detail["title"] }}
还没有评论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