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禹
发表时间: 2025-01-30 17:50:00
最后更新: 2025-01-30 17:50:00(3月前)
Tips:本文最近1个月没有更新,如果内容错误、缺失的话,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(๑•̀ㅂ•́)و✧--0
大禹是《山海经》中出现的人神,读音为dà yǔ,在《海内经》、《大荒北经》、《大荒西经》、《海外北经》均有记载。他以治理洪水著称,最终统一九州,成为民众崇敬的英雄。
山海图鉴
原文出处
出处 | 原文 | 译文 |
---|---|---|
《山海经:海外北经》 | “共工之臣曰相柳氏,九首,以食于九山。相柳之所抵,厥为泽溪。禹杀相柳,其血腥,不可以树五谷种。禹厥之,三仞三沮,乃以为众帝之台。在昆仑之北,柔利之东。相柳者,九首人面,蛇身面青。不敢北射,畏共工之台。台在其东。台四方,隅有一蛇,虎色,首冲南方。” | “共工的臣子叫相柳,形状有九个头,栖息在九座山上。相柳所到之处,变成沼泽和溪流。大禹杀了相柳,它的血腥气,无法种植谷物。大禹因此,三次淤积,三次排水,才建成了众帝的台基。这个台在昆仑山北侧,柔利河东边。相柳是九个头的人面,身体是绿色蛇的形状。它不敢向北射箭,害怕共工的台基。台的东侧有一个四方形的台,四个角上,各有一条虎色的蛇,头朝南。” |
《山海经:海外东经》 | “帝命竖亥步,自东极至于西极,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。竖亥右手把算,左手指青丘北。一曰禹令竖亥。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。” | “帝命令竖亥步行,从东极走到西极,共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。竖亥右手拿着算筹,左手指向青丘北方。有说法是大禹命令竖亥,也有说法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。” |
《山海经:大荒西经》 | “西北海之外,大荒之隅,有山而不合,名曰不周负子,有两黄兽守之。有水曰寒署之水。水西有湿山,水东有幕山。有禹攻共工国山。” | “在西北海的外侧,大荒的角落,有一座山,名称叫不周负子,那里有两只黄色的野兽守护着。水流叫做寒署水。水西侧有湿山,水东侧有幕山。在这里,大禹攻打共工的国家。” |
《山海经:大荒北经》 | “共工臣名曰相繇,九首蛇身,自环,食于九土。其所歍所尼,即为源泽,不辛乃苦,百兽莫能处。禹湮洪水,杀相繇,其血腥臭,不可生谷;其地多水,不可居也。禹湮之,三仞三沮,乃以为池,群帝是因以为台。在昆仑之北。” | “共工的臣子叫相繇,形状有九个头,身体像蛇,自身环绕,栖息在九块土地上。它所到之处,变成了源泽,水流苦涩,不利于百兽栖息。大禹疏浚洪水,杀了相繇,它的血腥臭不可种植谷物;那地方水多,无法居住。大禹因此,三次淤积,三次排水,才形成池塘,群帝因此而建立台基。这个地方在昆仑山的北侧。” |
《山海经:海内经》 | “帝俊生三身,三身生义均,义均是始为巧倕,是始作下民百巧。后稷是播百谷。稷之孙曰叔均,是始作牛耕。大比赤阴,是始为国。禹、鲧是始布土,均定九州。” | “帝俊生出三位身躯,三位身躯生出义均,义均是最早的工匠,开始制作下民所需的各种器具。后稷是最早播种百谷的。后稷的孙子叫叔均,是最早进行牛耕的。大比赤阴,是早期建立国家。大禹和鲧是早期平土的,他们统一了九州。” |
《山海经:海内经》 | “洪水滔天。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,不待帝命。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。鲧复生禹。帝乃命禹卒布土,以定九州。” | “洪水肆虐。鲧私自窃取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,没有等到帝的命令。于是帝下令祝融在羽郊杀了鲧。鲧后又生了大禹。帝于是命令大禹完成平土,以安定九州。” |


评论({{ count }})条
{{ item.user_detail["nick_name"] }}
{{ item.user_detail["title"] }}
还没有评论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