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ps:本文最近1个月没有更新,如果内容错误、缺失的话,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(๑•̀ㅂ•́)و✧--0
阴山是《山海经》中记录的山丘,读音为yīn shān,在《西山经》和《中山经》均有记载。阴山上多楮树和砺石,水流出多,传说有兽天狗,以榴榴声御凶。这座山丘环境丰富,涵养了众多生物,且在祭祀中使用白鸡和稻米。
山海图鉴
原文出处
出处 | 原文 | 译文 |
---|---|---|
《山海经:西山经》 | “又西三百里,曰阴山。浊浴之水出焉,而南流注于番泽,其中多文贝。有兽焉,其状如狸而白首,名曰天狗,其音如榴榴,可以御凶。” | “又向西行三百里,有一座名为阴山的山。浑浊的水流自这里出发,向南流入番泽,其中有很多文贝。山中有一种兽,其形状像狸,但头部是白色的,名为天狗,它的叫声如同榴榴声,可以抵御凶险。” |
《山海经:西山经》 | “西次四经之首,曰阴山,上多楮,无石,其草多茆、蕃。阴水出焉,西流注于洛。” | “在西方的四经之中,首山称为阴山,山上多为楮树,没有石头,其草多为茆草、蕃草。阴水自此涌出,向西流入洛水。” |
《山海经:西山经》 | “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,至于崦嵫之山,凡十九山,三千六百八十里。其神祠礼,皆用一白鸡祈,糈以稻米,白菅为席。” | “从阴山以下到崦嵫之山之间,总共有十九座山,距离三千六百八十里。其神祠祭礼,都是用一只白鸡来祈求,以稻米作为供品,白菅作为席子。” |
《山海经:中山经》 | “又北三十五里,曰阴山,多砺石、文石。少水出焉,其中多雕棠,其叶如榆叶而方,其实如赤菽,食之已聋。” | “再向北走三十五里,有一座名为阴山的山,上面有很多砺石和文石,水流较少。山中有许多雕棠树,其叶子如同方形的榆叶,果实像赤菽,吃了之后会导致聋耳。” |
评论({{ count }})条
{{ item.user_detail["nick_name"] }}
{{ item.user_detail["title"] }}
还没有评论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