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ps:本文最近1个月没有更新,如果内容错误、缺失的话,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(๑•̀ㅂ•́)و✧--0
荆山是《山海经》中描写的山丘,读音为jīng shān,在《中山经》中有记载。荆山阴多铁,阳多赤金,神状皆鸟身而人面,兽类丰富多样。
山海图鉴
原文出处
出处 | 原文 | 译文 |
---|---|---|
《山海经:中山经》 | “东北百里,曰荆山,其阴多铁,其阳多赤金,其中多牦牛,多豹虎,其木多松柏,其草多竹,多橘櫾。漳水出焉,而东南流注于雎,其中多黄金,多鲛鱼,其兽多闾麋。” | “在东北方一百里处,有荆山。山的阴面蕴藏着许多铁矿,阳面则富含赤金,山中有许多牦牛和豹虎,树木主要是松柏,草主要是竹子,还有许多橘子和櫾树。漳水从这里流出,向东南注入雎水,流经之地富含黄金,还有很多鲛鱼,兽类主要是闾麋。” |
《山海经:中山经》 | “凡荆山之首,自景山至琴鼓之山,凡二十三山,二千八百九十里。其神状皆鸟身而人面。其祠:用一雄鸡祈瘗,用一藻圭,糈用稌。骄山,冢也,其祠:用羞酒少牢祈瘗,婴毛一璧。” | “荆山的主峰,从景山到琴鼓山,共有二十三座山,绵延二千八百九十里。其神明的形象都是鸟身人面式。祭祀时用一只雄鸡进行祈祷,使用一块藻圭,祭品用稌。当中的骄山是一个冢,祭祀时需用羞酒和少牢作为祭品,另附上毛一璧。” |
《山海经:中山经》 | “《中次一十一山经》荆山之首,曰翼望之山。湍水出焉,东流注于济;贶水出焉,东南流注于汉,其中多蛟。其上多松柏,其下多漆梓,其阳多赤金,其阴多珉。” | “在《中次一十一山经》中,荆山的主峰称为翼望之山。湍水从这里流出,向东流入济河;贶水从这里流出,向东南流入汉水,水中多有蛟龙。山上多为松柏,山下则多为漆树与梓树,阳面含有丰富的赤金,而阴面则多有珉。” |
《山海经:中山经》 | “凡荆山之首,自翼望之山至于几山,凡四十八山,三千七百三十二里。其神状皆彘身人首。其祠:毛用一雄鸡祈,瘗用一珪,糈用五种之精。禾山,帝也,其祠:太牢之具,羞瘗,倒毛;用一璧,牛无常。堵山、玉山冢也,皆倒祠,羞毛少牢,婴毛吉玉。” | “荆山的主峰,从翼望之山到几山,共有四十八座山,绵延三千七百三十二里。其神明的形象是彘身人首。祭祀时需用一只雄鸡进行祈祷,使用一块珪作为祭品,祭品需用五种精华。在禾山进行祭祀的,有帝的供品,需用太牢之具,羞瘗,并附上倒毛;还需准备一璧,且牛要灵活。堵山与玉山是冢,也都是倒祠,祭祀时要用羞毛与少牢,以及毛吉玉。” |
评论({{ count }})条
{{ item.user_detail["nick_name"] }}
{{ item.user_detail["title"] }}
还没有评论哦~